特殊的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75周年,面對如此值得紀念的日子,你們會有何感想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2020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敬獻花籃儀式直播心得體會范文大全【5篇】精選,希望大家喜歡。
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75年前的今天,我們抗日勝利了,日本無條件投降。所有國人都會把今天這個日子銘記于心的。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何取得勝利?直到今天,國際軍事歷史界仍有興趣地問:為什么二戰前的阿爾巴尼亞亡國了?為什么西班牙共和國在那么多的國際援助下失敗了?而中國的抗日長達14年,長期處于孤軍奮戰,鮮有外援,最終卻贏得了勝利!真實令人不可思議!
大而弱的中國卻打敗了小而強的日本,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要知道,在抗日戰爭以前,也有許多人認為中國武器不如日本,如果抗日的話,將會同阿爾巴尼亞一樣地滅亡,這種亡國論的觀點在后來被擊得粉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國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統一戰線旗幟下,由中國各族人民和海外華僑廣泛參加的全民抗戰。
實行人民抗戰,是打敗日本侵略者最有效的途徑,這是奪取勝利的`關鍵。抗日戰爭,由于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八路軍、新四軍等主力兵團為骨干,有敵后各根據地廣大人民群眾的參加,因此它具有深遠的計劃性、廣泛性和持久性,在整個敵后戰場,抗日軍民以普遍的游擊戰與運動戰相結合。許多國家的政府代表人民的利益強裂譴責日本的侵略行為,并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物質援助。
從1937年到1944年,美、蘇、英、法等四國向中國貸款約為10。478億美元,1。5億英鎊,10。3億法郎。由此可見,抗日戰爭,不僅是中國的事,也是亞洲的事,世界的事。抗日戰爭中,中國獲得的同情與援助體現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國際力量間的相互協作,體現出國際主義精神,對中國抗戰勝利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是值得我們紀念的一年。
這是中華民族的一段屈辱史,是每一個中國人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歷史。它帶給我們太多的痛苦,夾雜著悲傷和憤怒,帶著血腥和殺氣的`風掠過了原本寂靜的中國。
擁有5000燦爛歷史的中國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讓日本對于中國這片土地垂涎欲滴。終于在1937年7月7日,盧溝橋響起了日軍侵華戰爭的第一聲炮聲。然后他們肆無忌憚地在這片土地上燒殺搶奪。殘忍地實行“三光”政策。
1937年12月,這是個灰色與血紅色交雜的月份,因為在這個月中,在南京日軍的刀槍下,原本繁華的南京只剩下漫山遍野的血紅,灰蒙蒙的天空還有候鳥在空中絕望的低吟。他們視中國人為玩物,肆意宰殺、取樂。居然還有日本軍官在這里展開“殺人”比賽,誰先殺死100個中國人就算獲勝。南京城頃刻間橫尸遍地。
但是,終究我們還是勝利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終于正式向中國投降。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這勝利是由無數戰士的生命換來的。來得曲折坎坷,來得刻骨銘心。
七十五年,可以讓一棵小樹苗,長成青蔥的參天大樹,75年也可以讓一個朝氣勃發的少年變成一個已年過花甲的老人。七十五年前經歷炮火洗禮的土地,今天燦爛的陽光下閃動著光彩。
戰爭是殘酷的,我們向往和平,呼吁美好。讓和平鴿銜著橄欖枝飛翔在天空下成為永遠。愿和平永駐人間。
華夏兒女的歷史上,有一段血與淚的歲月,也是一段抹之不去的屈辱歷程。即使有再多的屈辱,流再多的血和淚,但是我們也堅強地面對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是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日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日子。到現在已經七十五年了,也就是說抗日戰爭勝利七十五周年了,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
七十五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奮力抗日戰爭,終于的'在一九四五年打敗壞了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中國人民付出犧牲三千五百萬人的代價,僅在長達三個月的松滬之戰,中國方面共投入七十多萬兵力,死傷二十多萬人。
為什么?為什么外國侵略者任意侵襲?中國人民為什么會被別人宰割?我們可愛的祖國母親為什么被人咬下一塊又一塊的肌肉,變得血淋淋的?后來我才知道,政治腐敗,國家落后。“落后是要挨打的!”當時,日本工業生產量為六十億美元,而中國工業生產量為十六億美元。日本生產鋼鐵五百八十噸,而中國生產鋼鐵不到四萬噸。這樣懸殊才給別人欺負,這是血的教訓,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要牢牢地記在心里。
一九四五年,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抗日戰爭,終于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者。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國家主席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正式宣布解放,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告別了戰爭時期。
隨著祖國不斷發展,祖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了,一直發展到了今天,有許多家庭過上了小康水平。人們生活富裕起來了,這是怎么得來的呢?這是用許許多多人的生命換來的,要不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的勝利,我們會有現在的日子過?如果我當時生活在那抗日戰爭年代,我也會馬上參加共產黨,拿著槍去抗日前線打日本鬼子,像王二小、張戛、雨來……那樣當個小英雄。
現在我們的祖國雖然已經很強大,如果我們現在再不好好學習的話,我們的祖國就會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就會被別人欺負的!這是血的教訓啊!今天有辛勤的汗水,明天就會有豐碩的果實。為了明天,我們要更加珍惜今天。我們一定要勤奮學習建設祖國的本領,我們的祖國母親永遠美麗、富強。為此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時間荏苒,日月如梭,共和國的歷史彷若昨日,禮炮轟鳴,歌聲嘹亮,共和國的今天繁榮昌盛。75年前的日子戰火紛飛,先輩們用血肉之軀換來戰爭的勝利,75年后的今日國威浩蕩,我們用最隆重的禮儀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在隆隆的禮炮聲中,由200人組成的武警升旗儀式護衛方隊,伴隨禮炮聲的響起率先亮相,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出發,穿越天安門廣場中軸線,護送國旗走向升旗臺。200名國旗護衛隊員,象征中央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行進121步,寓意著從1894年甲午戰爭至今121年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平凡歷程,中華民族不畏艱難,滿懷信心,走向未來。
在整個閱兵慶典過程中,聯合軍樂團共演奏了30首樂曲。合唱伴奏,會前奏唱了5首歌曲,儀式和檢閱奏唱了3首歌曲;閱兵演奏了包括《分列式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22首樂曲。這一首首不朽的戰歌在血火中誕生,是抗戰時期承受著深重苦難的中華民族發出的抗爭怒吼,一首歌曲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種精神,這些抗戰歌曲沸騰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滿腔熱血。
“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方隊、“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方隊、百團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英模部隊方隊……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一張張堅毅的臉龐,一步步堅定的步伐,一聲聲響亮的口號,無不彰顯著老一輩的英雄壯士氣勢如虹,氣壯山河。戰爭中的老媽媽,送兒百里上戰場;炮火中的好妻子,送君千里到前線。家里的最后一碗米做了軍糧,家里的最后一尺布做了軍服,家里的最后一個兒子送去當兵,在那炮火紛爭的年代中華兒女頂天立地,寧死不屈。
坦克方隊、陸戰隊兩棲突擊車方隊、履帶步兵戰車方隊、空降兵戰車方隊、反坦克導彈方隊、自行火炮方隊……一輛輛戰車,氣勢恢宏。27個裝備方隊,地面突擊、防空反導、海上攻擊、戰略打擊、信息支援、后裝保障等戰斗模塊,新型坦克、新型火炮、新型導彈、指揮信息系統和無人機等新型軍隊作戰裝備,裝備戰車緩緩駛來,鐵甲锃亮,一枚枚導彈如寶劍出鞘,直指蒼穹,展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日益強大。空中梯隊呼嘯而來,雄鷹展翅,翱翔長空,向世人展示,中國人受欺辱的`日子,已經永遠一去不復返。
“一個外國人,毫不利已的動機,把中國人的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精神。”這是毛澤東主席對白求恩醫生的評價。當年在我們物質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有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醫生等人的支援,帶來了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和一部分醫療器械,幫助我國軍隊共渡難關。今天,從天安門廣場走過的白求恩醫護方隊是今天的醫療人才,我們的國家實力日益增強,醫療條件日漸良好,白求恩醫護方隊依然繼承了當年的白求恩精神,彰顯了對我國未來發展的強大信心。
紀念日首都閱兵,不是為了仇恨,只是為了銘記歷史守望和平。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過去積貧積弱的東亞病夫,飽經滄桑、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更加熱愛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今天的我們更加接近中國幾千年來的復興夢想。抗日戰爭的歷史雄辯地證明,正是有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匯集起奪取抗戰勝利的磅礴力量。我們要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一心,捍衛人類尊嚴和歷史正義,維護國家主權和世界和平,我們就一定能夠開創嶄新的未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8月逼人的暑熱中,去盧溝橋參觀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里人流如織,摩肩接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__周年之際,伴隨著各種紀念熱潮,出現這樣的場景并不足怪。但在沒有慶典的平素往常,該如何推進人們追懷歷史的腳步,延續人們重溫歷史的熱情?
不久前,曾有調查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年輕人進行了“二戰認知現狀”調查。數據顯示,二戰對于年輕一代已越來越“遠”;對于一些二戰的關鍵詞,知道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
75年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時代的悲慘和傷痛,也永遠難以感同身受侵略戰爭的罪惡和災難。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讓今天的人們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發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天壯舉,有過“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歷史,卻是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不應當放棄的。
人是不能不懂得歷史的,人們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據調查,74.6%的年輕人希望加強關于二戰歷史的教育,九成的被訪者認為類似今年的紀念活動今后還應繼續。這樣的期望讓我們反思,我們是否很好地創造了讓年輕一代走近歷史的契機。
應當承認,我們對后代的抗戰歷史教育還有不少欠缺。今天我們的歷史教育,基本上是在學校里開展,由于方式的單調沉悶,在孩子們眼里,它只是教學大綱上的一個章節,是需要背誦、考核的一種“知識”。而在一些國家里,類似的歷史教育形式多樣。比如,讓學生選擇一位在戰爭期間被害猶太人的名字,然后用課外時間調查他的歷史和被法西斯殺害的經過,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報告,老師根據完成情況打分。
這樣的教育不但切實有效,而且震撼心靈。孩子們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逐漸由一個生命的消失,一點點揭開那段驚心動魄的殘酷歷史。它讓已經開始有獨立判斷和分析能力的孩子們,不僅記住了歷史的真實,也獲得了研究歷史的視角。
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說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是應當融會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里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參加過75年前那場戰爭的老兵們這樣說。但愿我們的歷史教育,能夠早日讓年輕人面對殉難同胞的靈魂作出回答:我們沒有忘記。
2020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敬獻花籃儀式直播心得體會范文大全【5篇】精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