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沖鋒號已經吹響,只有真正抓實落實,才是決戰決勝的關鍵,才是兌現承諾的有力回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我身邊的扶貧故事范文素材大全2020精選【5篇】,希望大家喜歡。
“感謝黃石港區教育局的支持,感謝領導的關心,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真是幫了我大忙了,讓我們一家能夠用上新的廚衛房”陽新縣龍港鎮石下村貧困戶陳敬鄉激動的說到。
據悉,陳敬鄉今年73歲,是陽新縣龍港鎮石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人口6人,其愛人王賢英患慢性病,兒子肢體殘疾,導致家庭貧困。家中廚衛因老舊腐壞,存在安全隱患,但因本人經濟窘迫使得修建新廚衛房的進度一拖再拖。
2018年10月,結對幫扶單位黃石港區教育局副局長李軍夢到石下村走訪調查,得知此事后,李軍夢副局長親自入戶了解詳細情況,并與包保單位、駐村工作隊及村干商討拿出解決措施。一方面駐村工作隊與村干上門做思想工作,讓陳敬鄉積極投入新房建設,增強內生動力;另一方面區教育局李軍夢副局長積極向區教育局黨委匯報,得到了區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多次到現場進行查看,組織召開有關扶貧攻堅專題會議,就陳敬鄉戶問題進行討論研究,經多方籌措,資助近10000元用于陳敬鄉家改廚改衛改圈,并承諾免費為其房屋安裝門窗、電路,目前陳敬鄉戶新廚房門窗已安裝完畢,已正常投入使用。
幫助貧困戶修建房屋只是石下村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石下村積極宣傳落實產業發展、就業創業、教育扶貧、社保兜底等各類扶貧政策,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功能,實現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用“暖心”幫扶去幫助貧困群眾早日實現脫貧。
劉旭民同志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廣饒縣支行的一名員工,也是廣饒縣組織部第十九批下村幫扶干部。該同志自下村幫扶以來,堅持每周到西十里堡村與村兩委成員一起辦公,每次的村兩委班子會議上,都會看到該同志不時地在工作筆記上勾勾畫畫,記錄下參會人員的意見,并在合適的時機說出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共同探討如何讓村子變得更好。
新冠疫情發生后,該同志始終戰斗在防疫的第一線,不怕苦不怕累,多次到村里慰問值勤點人員,充分發揮了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傳遞了抗疫力量,保障了村民健康。
復工復產期間,該同志致力于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數,積極為村民辦實事,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
一是增強村民衛生意識,響應“廁所”革命。在駐村期間,該同志積極推動旱廁改造進程,入戶宣傳衛生常識,帶動村民更新衛生觀念,不定期詢問村民廁所使用情況,保證旱廁改造工程的深入開展。
二是轉變村民傳統觀念,推動天然氣改造。該同志在駐村入戶調查后發現西十里堡村諸多村民仍在露天的環境下用柴火做飯,不僅費時費力還不環保,于是與村兩委成員一同入戶宣傳使用天然氣的優勢及注意事項,貫徹落實補貼政策,盡可能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悄然改變了不少村民傳統的生活觀念。
三是引入“無人機”,解放村民勞動力。農收是西十里堡村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因而農作物的收成直接影響村民的生活水平。使用無人機噴灑農業,省時省力又高效,還可以將村民從繁重的農活中解放出來,因而該同志在駐村期間,積極向村民宣講無人機的優勢,爭取最大化實現無人機的集中連片作業,降低雙方成本,讓越來越多的村民享受到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四是搭設形象門,提升村容村貌。形象門,是西十里堡村的門面,更是增強村民歸屬感的重要標志。駐村期間,該同志積極為形象門的搭建提供可行性意見和建議,見證了其創建過程;參與聯系并監督施工隊,為村民修繕公路,新建太陽能路燈,既方便了村民出行,又使村子煥然一新。
5月19日,湘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曹炯芳輕車簡從,深入湘鄉市月山鎮石磯村、壺天鎮潭橋村、翻江鎮等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調研督導。他強調,要抓住問題補短板,以實干贏得貧困群眾的口碑,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村里貧困戶都脫貧了嗎?是通過什么途徑脫貧的?”在月山鎮石磯村,曹炯芳仔細詢問貧困戶脫貧情況。村上負責人告訴曹炯芳,石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5戶200人,已于2019年全部脫貧,其中,通過產業扶貧“造血”,實現53戶176人長期穩定脫貧。曹炯芳察看了位于該村的湘鄉市領劍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得知該公司與13戶貧困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平均每戶貧困戶年增收達6000元時,曹炯芳鼓勵公司負責人帶動更多貧困戶共同致富。
壺天鎮潭橋村是省定貧困村,也是今年湘鄉市唯一的省級脫貧攻堅重點幫扶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58戶570人,還有5戶11人未脫貧。曹炯芳十分關心未脫貧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現在家庭有幾口人?收入有多少?幫扶后生活發生了什么變化?”在未脫貧群眾羅喜華家,曹炯芳關切地詢問。羅喜華的嫂嫂介紹,羅喜華是先天性聾啞人,丈夫早逝后,靠她拉扯兩個小孩長大,生活十分不易。今年以來,湘潭市發改委安排1名班子成員對她家進行了一對一重點幫扶,落實了產業、就業、教育、醫療、兜底等幫扶政策。去年,羅喜華的兒子陳啟明中專畢業,在長沙當學徒,現在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生活發生了積極的改變。曹炯芳聽了后非常欣慰,他鼓勵羅喜華一家自力更生,勇敢面對生活,叮囑鎮、村干部千方百計解決好他們的實際困難。
隨后,曹炯芳來到位于翻江鎮曾家山居委會的湖南波比工藝品制造有限公司,了解企業帶貧益貧情況。得知目前該公司共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8人就業,平均每月工資3000元,曹炯芳很高興,希望大家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穩定貧困勞動力就業,千方百計增加他們的務工性收入。曹炯芳還來到翻江鎮鎮政府,與基層干部面對面座談。
曹炯芳強調,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大考之年,剩下的未脫貧人口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門要對標對表,抓住問題補短板,逐一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不到位、干部工作不細致和作風不實等問題。用心用情落實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各項幫扶措施,重點關注邊緣戶的生產生活。要帶頭多走訪,引導貧困戶主動脫貧,以實干贏得群眾的口碑,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回想祖國的巨大發展和進步,我感慨不已。雖然新中國建立之初“一窮二白”,但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實干精神,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當中國擁有自己的航母之時,當中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之時,當神舟十一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之時,當我們發射的量子衛星在太空翱游之時……,我們的大國尊嚴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更使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站在了前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美麗藍圖正一步步地實現。
與此同時,當青山綠水逐步回歸之時,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之時,醫療和教育等民生改革不斷深入之時,人民幸福感也在一步步地增強。遠的不說,就拿我們大嶺山來說,眾所周知,過去的大嶺山,可謂“山窮水瘦、一窮二白”,是東莞最落后的鄉鎮之一。居于落后的“三崗一嶺”榜上。是改革開放使我們富起來,強起來。我鎮黨委帶領全鎮干部群眾,發揚艱苦奮斗、不甘人后的老區精神,通過科學治理科學發展,把大嶺山從過去的“惡水窮山”變成現在的綠水青山,并向“金山銀山”發展;從過去的交通閉塞、貧窮落后的小山鄉,變成現在的交通發達、蒸蒸日上的現代化城鎮。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大嶺山鎮的幾項主要經濟指標都持續穩定增長:全鎮GDP每年平均增長8.6%,可支配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1.2%,進出口總額增長9.1%,人民幣存款余額增長12.9%。2012年被評為全國“十一五”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先進集體;2013年被評為全國農村基層團建示范鄉鎮;2014年蟬聯“國家衛生鎮”;201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2016年大嶺山鎮排名全國建制鎮綜合實力千強鎮第48位。
對于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的我來說,從以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到現在四季衣服挑著穿;從購物憑票、限量供應到生活必需品大富足;從蝸居的磚瓦平房到“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從出門靠雙腿的“11路”、代步靠自行車到出行不離小汽車、公交車……我們的衣食住行生活指數有了大大的提升和質的飛躍。生活在大嶺山,幸福感是如此的實在和深切。我為大嶺山鎮的變化由衷地感到高興,更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奮斗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對決勝全面小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信心。
通過學習十九大報告,我進一步認識到:人窮則志短,國弱被人欺,中國不但要站起來、富起來,還要強起來.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必須決勝全面小康,三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類似于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決勝全面小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偉大的夢想,是全國人民的幸福。為實現這個夢想,黨必須繼續進行克服中國社會發展障礙的偉大的斗爭、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這一偉大工程,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一偉大事業。
我對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夢充滿信心,因為黨已經找到了新時期的基本方略,即: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時代,面臨著新的挑戰,但只要全黨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奮斗,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實踐、創新;在這個新時代我國一定能實現決勝全面小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和退休老干部,我要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余熱,在關工委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工作,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足本崗,牢記使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為大嶺山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是農村改革發展之后,經常聽到的一句話!近十年來,得益于國家的扶持和發展,農村一些“老大難”也得到了解決。比如說;讀書難、看病難、賺錢難等等。這些問題和過去相比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過去的農村,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村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村民們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很低,很多家庭都是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生活十分艱苦。
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村民們也不再為溫飽而發愁,很多人現在也朝著“小康”的方向努力。
除了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之外,隨著國家對農村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很多村莊現在也實現了“三通一改”,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居住環境變得越來越舒適,不少村莊現在也告別了“臟亂差”。
農民朋友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今年的“三農”領域有很多硬任務要完成。未來的一年里,國家將采取多項舉措解決農村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其中包括“打贏脫貧攻堅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啟動廁所革命”等等……。
不過,就在農村進入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目標之后,農村地區也會陸陸續續迎來三個好消息。這些消息涵蓋到農村的多個方面,農民朋友請收下。具體如下;
無論是在建設還是在發展方面,資金尤為重要,要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資金就必須優先向農村地區傾斜,這樣才有資金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短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我國也會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資金預算將繼續向“三農”領域傾斜,確保各地的財政資金能夠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解決農村當前的民生問題。
在農村,鄉村建設和治理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這幾年來,我國為了整治農村各類違規違法亂象,出臺了很多措施。現在已經到了農村發展的攻堅階段,農村的基層干部隊伍也很關鍵,如果是一個不作為、胡作為的帶頭人,那么資金投入后也會被侵占。
不過,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最關鍵的一年,我國在開展各項工作的同時,也會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加大力度治理農村的“蒼蠅和村霸”,開展反腐敗和掃黑除惡這兩項斗爭。
雖然說現在的農村和過去相比有很大變化,但和城市相比還是有差別的,尤其是在教育和醫療方面,很多村民會離開農村進城生活,大都是因為這兩點。
不過,就在農村進入全面決勝小康之后,我國也會在各地區開展新一輪的發展工作。今年不僅要提高農村的教學質量,還要加強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消除鄉村醫療服務的空白點,讓村民不再為教育和醫療發愁。
我身邊的扶貧故事范文素材大全2020精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