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14:00-17:00在北京舉辦2020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經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屆時采用網絡視頻方式向全國在線實時直播報告會,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觀后感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相信在此次座談會之后,我國將涌現更多具有重大價值的科學成果,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卓越貢獻!
人類社會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重大戰略,提升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總書記的講話為全體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交大青年學子當牢牢堅持“四個面向”,練就過硬本領,為“十四五”發展規劃與“雙循環”發展模式貢獻交大智慧,勇攀科學高峰。
目前,我國的科技事業蒸蒸日上,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穩步上升,開始越來越關注核心科技的掌握和引領,而在移動互聯網的大背景之下,不少中國企業也開始轉移到核心技術層面,比如華為的5G。5G的影響力在全國有目共睹,中國在全球范圍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這個不僅僅是科技的進步,也是各國在世界地位、掌握話語權等綜合實力的象征。
國際上越來越多的評論認為中國正在擺脫科技創新跟蹤者的角色,已經具備了實現跨越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正以趕超者的姿態,加快邁向世界創新中心。但是,我們還是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我國在一些領域還處于“跟跑”地位,有的關鍵技術經常被“卡脖子”。除了芯片,半導體材料、超高精度機床等方面也是中國的“短板”。不能總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根據“中國制造2025”戰略,半導體市場已成為中國優先發展的重要領域,目標是降低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并扶持本國的行業龍頭。廣大科技工作者秉持在科技創新方面開天辟地之氣勢,把握大勢、迎難而上,開辟出一條自主創新、科技強國之路。
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應該講學習與推動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緊密聯系起來,把人生的華美篇章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到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從科技創新重大意義、如何解決科技創新發展中的一些中重大問題和弘揚科學家精神三個方面提出了對未來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的意見和建議。
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談話,我作為一個正在學習和探索生命科學道路的大學生,對于科教興國戰略和科研工作者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科技創新戰略有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組織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有利于民生改善,同時,當前各國都在推進科研事業,加大創新工作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走出符合國情的創新之路。
在疫情不斷蔓延之時,我渴望著自己也有能力去往一線救助患者,渴望著自己能夠投身科研工作中為疫苗研發貢獻力量,渴望像廣大科技工作者一樣為疫情防控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我從未像此刻感受到科研工作離我們生活之近,對人民生存發展之重要。的確,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四次“工業革命”—科技創新改革的浪潮正席卷而來,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使我國現代化建設更上一層樓。此次新冠疫情帶給我們國家的公共衛生發展一個教訓,在培養人才方面,堅決破除“唯學歷及唯論文”,我們應該深化科技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尤其針對高校本科生的教育,要加強基礎研究及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鼓勵學生學習科學家精神。對于未來進入醫生行業的我,可以看到社會對醫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不單單是說學歷和論文。醫生不僅要學會救助患者,還應該具備科研能力,更應該具有面對重大災難時科技創新的能力,為社會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從醫學生到醫生,我成長的道路還很長,從此刻開始積極參與到科研創新中,把握每一次機會。希望未來我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員,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執著的探索精神,科學家在自己的活動中總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鍥而不舍的意志。
二、虛心接受科學遺產的精神,科學活動有如階梯式遞進的攀登,科學成就在本質上是積累的結果,科學是繼承性最強的文化形態之一,我們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三、合理的開放精神,科學無國界,科學向來是個開放的體系,它從不承認終極真理。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觀后感作文五篇2020
★ 收看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個人心得感想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