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是指在不計物質報酬的情況下,基于道義、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責任,為改進社會而提供服務,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和個人技術特長的人和人群。主要義務服務一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如養老院,孤寡老人,殘疾人,社會救助等。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做義工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更多的做志愿者心得體會請點擊下方↓↓↓
我的原則:盡我所能盡力做好每一件事。
漫漫人生路,我想如果我能勇于嘗試新的東西,不斷挑戰極限,并盡我所能努力做好。這樣的話,即使到了人生終點,我也能坦然告訴別人:我能,我行,我可以。
在工作這半年來,我所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我將個人的能力闡揚到極致,積極倡導周圍的朋友加入義工這個大群體,并親言傳身教的講授義工的種種益處,提高自身修養,提高公民素質,為建設文明的城市做貢獻。同時,也親身體驗的聽了一場“祝隊長”的講座,是我能加具體的了解到到底義工是怎么樣的一個職位,到底是奉行一個什么樣的宗旨,履行的是什么樣的義務。通過講座,是我更加明確了自身的定位,人生的目標更加明顯。
天下義工是一家,在3月初舉辦了高校義工的聯誼活動,作為義工,我們應時時刻刻履行自身的義務,我們去了金石灘,“拾垃圾”“拔河比賽”,收獲的不僅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我們豐富人生為社會奉獻愛心的積極活動。
義工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的小事更是體現一個義工的積極義務,倡導身邊的同學經常去教室打掃衛生,撿撿垃圾。
我有責任心,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我為人誠實守信,能與人團結共事,而且具有良好的協調能力,我思想活躍,善于和別人交流,協調人際關系,良好的品質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礎,所以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本職工作。
我深深被義工精神感染著,我熱切渴望加入到更多義工活動中,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用真情和熱情幫助更多弱勢群體,用制度和崗位的職責為社會服務,我努力爭取更多的機會,為社會獻出一份微薄但很堅實的力量。
大學畢業之初,緣于對夢想的追求,緣于對人生價值的感悟,我成為了一名科普志愿者。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有著特有的朝氣、熱情和活力,同時他們還具有一些新鮮的理念能為基層工作增添活力。對于緩解就業壓力、構建和諧社會都有巨大的作用。大學畢業生踏實肯干、熱情公正,有進取心和創新意識,在思維、理解、實踐能力上,都具備明顯的優勢。從長遠的角度看,大學生到農村工作,對改善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加強基層黨支部戰斗力、促進新農村建設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為了盡快適應由城市到農村、由學生到科普志愿者的轉變。我首先明確了自己的定位,虛心向周圍的同事和群眾學習,盡快了解鎮、村的基本情況,熟悉村內的人際關系,掌握村級事物的辦理程序。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我比較成功地適應了農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為農民服務的意識進一步增強。
(一)離校不斷學,用先進的思想武裝頭腦,提高理論水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系統的學習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知識,從服務農村、服務基層、服務農民為出發點,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黨峪鎮是個林果大鎮,從果樹的剪枝、梳果到特種養殖的特點、日常疫病的防治都要做到心知肚明,遇到農民常見的小問題都要求做到及時解決,雖然自己擁有多年的理論基礎,但是面對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還是顯得微不足道,因此只能立足現實,虛心學習。
(二)積極參與,提高參政議事能力。兩年來,我積極參加村黨支部開展的各項活動,出席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參與兩委聯席會。在會議上,我堅持向村干部學習,向老黨員學習,向致富能手學習,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并結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他們交流,同時注意做好會議記錄,及時加以總結,在不斷學習和交流中提高了自己參政議事能力。
兩年的時間已經快要過去,我深刻地意識到,在這里我們要學的還有很多。無論一年之后的結果會怎樣,這兩年的農村的經歷都會令我終身受益。隨著與農村、與農民交往的不斷加深,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快速發展,我深深感到責任的重大。扎根基層,服務社會的意識在不斷的增強。
參加科普志愿者活動以來,我覺得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我對志愿者工作的認識其實并不多,只知道是無償的,對志愿者的要求是要有責任心,有耐心等。雖然我了解得不多,不過我相信隨著今后參加活動的次數增多,我的了解也會更深。 而我做志愿者的原因也很簡單希望能幫到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能給別人帶來溫暖。 此外,希望通過扎實的基層工作,重新認識自己,做好定位,以便更好地融入社會。
作為一個志愿者,就只知道不求報酬,要的奉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作為一個志愿者最主要的動機與目的是愛心”,而我一直把無報酬作為志愿者的首要準則,完全是從物質出發,沒想到“愛心”,自己打心底的喜歡,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選擇,沒有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我想要做的志愿者是一個什么樣的性質。不過,現在我知道了,我明白我每天準時參加,在這里工作的意義,我要做我喜歡做的事,志愿者正是我所喜愛的,我愿意把我的心放進去。
做志愿者就有付出與收獲,付出你寶貴的時間與精力,同時作為回報的是你得到了社會的認同,更收獲了別人所沒有的人生閱歷、成長與進步。收獲大于付出,收獲到世界上美好的東西。而作為一個大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更多的是收獲與同伴們真摯的友誼以及應急處事能力。
我是一名大學生志愿者,我時時刻刻為我是大學生志愿團中的一員而自豪。
這次志愿者服務的經歷也對我的人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作為在學校里的學生、作為在社會里的個人,我們也應該學會服從、付出、充滿熱情。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努力,以黨員的要求來要求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積極為人民服務。
青年志愿者活動是倡導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風氣,是當代社會注意一項十分高尚的事業。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業。努力做好這項事業,有利于全社會樹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范。這是當代大學生的行動指南,是當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也是我們學習“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愿者,其實我參加志愿者就是希望能給社會帶來多一點的愛。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總會覺得缺少了愛,缺少了被關懷。尤其是隨著人漸漸地長大,接觸到更多的人與事的時候,我們的思想就越來越復雜。同時我們會對這個社會越發不滿,覺得現代社會就是一個很虛偽的社會。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份愛,是一種對弱勢群體的一種無名的愛。我相信憑著這心中的一份愛的種子,從我做起,從我們年輕人做起,我們可以讓自己,讓別人看到這個社會始終還是溫暖的。所以從這方面看,我覺得我們更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其中。參加協會,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體驗。
作為一個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時,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時,志愿者也可以從中得到思想上的升華,學會與人溝通,學會關愛他人,也更深刻地領會到生命的意義。而且,支援者的活動,也為我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機會,提供了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
青年志愿者活動是微小的,因為它涉及的范圍太有限。它又是偉大的,因為他在有限的范圍中讓老人露出了笑容。讓老人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與自身的價值。同時,它也提升了現代青年的精神道德,培養了現代青年的助人為樂、團結互助的高尚品德。彰顯了我們青年的時代風貌和精神風貌。讓我們為這一事業來奮斗吧!
讓我們這些新時代青年來擔負一些微弱的社會責任。奉獻出一點微弱的力量!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是一名深圳義工,經常參加社區組織各種活動,比如撿垃圾、交通勸導、徒步環保、普法宣傳、關愛社區老人等。我認為,義工與佛教的“利他”相通,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愛心組織,所以付諸行動,何樂而不為?
日前,有幸參加“CCTV萬福送萬家——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義工,我還沾沾自喜了幾天,因為既能參與維持現場秩序,又能見到央視的主持人與演員,特別是能在董浩叔叔退休前親眼看到他的尊容,可謂一舉多得。演出現場共有100個義工,大家身穿統一紅色義工服,場面蔚為壯觀。我們的任務就是引導和疏通現場圍觀的人群,以及到廣場對側馬路上勸導交通。這在提升義工形象的同時,也提升著深圳城市形象。當我在勸導交通時,看著十字路口行色匆匆的路人與車輛在我們的勸導下,都能很好地遵守著“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聽著現場降低分貝的聲音,心中覺得頗有成就感。
不料,在某次綠燈時,迎面走來了兩位穿著時尚的女孩子,約摸二十歲,看起來應該受過高等教育,滿臉洋溢著青春氣息,長得也很漂亮。當她們走到我跟前時,其中一個女孩冷蔑地看著我,鄙夷的跟同伴說:“像這些人,都是無聊才會岀來做義工的?!?/p>
當時,我忽然愣住了。沒想到的是,這話竟出自一個看似有素養的漂亮女孩之口。在她嘴里,我認為非常有意義的事卻成了“無聊人”才做的事。事后,我陷入了沉思:為何這個漂亮的年輕女孩對義工有如此看法?
首先,從社會大環境分析?,F在的人們一味地追求物質享受,相反他們的精神世界卻非常匱乏,很多人為了追求眼前私利無所不用其極。人心越來越浮躁了,人性也越來越冷漠了,所以,諸如“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在很多人特別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眼里,對自己并無直接的利益與好處,自然覺得那是無聊的人才肯干的事!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那個漂亮女孩會詫異地對我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這與她的價值觀顯然是嚴重相悖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除了社會大環境影響外,義工自身是否也存在固有問題?
誠然,并非所有義工都是岀于公益之心,都想著為社會無私地出點自己的綿薄之力。據我了解,很多人參加義工的目的是為了刷義工服務時數,以換取個人辦深戶或小孩升學的積分,可以說,他們是為了私利而參加義工的,這與前面那個時尚女孩所說的“無聊”顯然有著較大出入。
試著換一種思維看問題。我倒覺得不管義工是否為了私利,只要在參加活動時能夠做到積極配合就好。
退一步講,即使他們在戶外活動時沒有其他人那么投入,就算當當合格的宣傳員、維護義工良好形象、擴大義工規模影響也是不錯。
只是,千萬不能流于形式!
當老師給我佩戴著義工的胸牌,當看到敬老院的老人露出的幸福微笑,我就知道這次的義工我沒有白做,我成功了。
學校組織著周六周天奉獻出自己的休息娛樂時間,將時間獻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的活動。我報名參加了,在學校門口出發之前,負責老師給我們一一佩戴了義工的的胸牌,還分發了小紅帽,讓我倍感自豪,覺得肩上的使命感更沉了一些。在校車上開往敬老院的路上,在車上面向窗外,懷揣著激動和緊張的心情,我在想著方法讓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感到幸福,這樣我這一次的義工之旅也算沒有白參加。
到了敬老院,看到了屋里的爺爺奶奶們,大概是很久沒有見到這么多人的原因,爺爺奶奶們也顯得很拘謹。我決定給爺爺奶奶唱首歌,我唱的是軍港之夜,在唱的過程中爺爺奶奶們還會用掌聲給你打著節奏,老人的臉上終于不再是拘謹,更多的是愿意接受我們。一起來的同學們,幾個人圍著一個老人,陪他們聊天談心,逗他們開心。
我坐在一個爺爺的身邊,我盡我最大的努力逗爺爺開心,就像在家里面逗我的爺爺開心一般。爺爺也笑了,但是那笑還是看上去有些心酸,爺爺主動地和我講起了他的故事,爺爺的家庭本來非常的幸福,有兒有女的相伴,但是生活就是這樣造化弄人在他身邊的親人都因為意外相繼離開了人世,沒人照顧的爺爺只好住到了敬老院里,雖然敬老院里不缺吃不缺穿,但是爺爺最需要的并沒有,他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是家人的噓寒問暖。
在我們要離開的時候,敬老院里面的爺爺奶奶們都偷偷的抹了眼淚,這個輕微的動作被我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們向老人們一遍遍的說著“我們還會再來看你們的”爺爺奶奶們這時候也會狠狠的點著頭,就像我們如同他們的孫子孫女一般。
就像我和爺爺說的那樣,我還會回來看你的。我還是會戴著義工的胸牌回到敬老院里和他們談談心,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