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秋分節氣是秋天開始嗎,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秋分節氣是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秋季天氣干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余氣,故多見于溫燥;秋分之后,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
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進入秋季。從秋分這一天起,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攝氏度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
農諺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隨著秋分節氣到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公眾要準備好換季的秋裝,以防著涼感冒。
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氣溫逐日下降。從秋分這一天起,太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
中國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設立這一節日將進一步強化“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
祭月節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秋季的中間點,晝夜平分
秋分從字面上來說,就是把秋天給分開來,這天是秋季的中間點。所以這天全球晝夜等長,睡眠狀態能達到最佳。同樣,秋分也會給我們帶來涼爽的氣候。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特殊的。主要有2個特點: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而后夜愈長日愈短。全國大部分地方氣溫下降快速而明顯。涼風習習、碧空澄澈、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是秋分的標志性景色。
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
雞蛋
“秋分到,蛋兒俏”。每年的秋分節氣,民間也有“豎蛋”的習俗,很多地方都要在這天舉行“豎蛋”的趣味游戲或比賽。“豎蛋”后當然少不了吃蛋。秋分吃蛋,益處多多。
湯圓
秋分這一天,有些地方民間有吃湯圓的習俗,湯圓多以糯米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有助于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升陽健脾。
豎蛋手法
蛋要用大頭向下,小頭向上的姿態來豎。
最關鍵的是,當放下蛋時,扶著蛋時一定要穩!感覺蛋豎好了,離開的時候,更要穩!一次不成功一定不要急,有耐心多試幾次!
選雞蛋
首先必須要選生雞蛋,如果是熟雞蛋,難度不知要增加多少倍了。原因是熟雞蛋蛋清蛋黃凝固,重心不易改變。
其次,要選“出生”四五天之后的新鮮雞蛋。此時,蛋清蛋黃之間略帶松弛,蛋黃稍有些下沉,雞蛋重心降低,有利于雞蛋的豎立。
第三,最重要一點,一定要選一個一頭略尖,另一臺圓的雞蛋,類似于不倒翁的雞蛋,這樣,才更容易豎起雞蛋。
確定平面
雞蛋形狀是圓的,皮是光滑的,其實雞蛋的表面并非是完全光滑的,放大來看,蛋皮上其實也是高低不平的,有許多突起的“小山”,高度大約在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間的距離在0.5毫米~0.8毫米。要豎起雞蛋,需要找到三個合適的“小山”支點,才能讓雞蛋雞蛋豎立起來了。
豎蛋前搖晃
使勁搖一搖、晃動雞蛋,把雞蛋的蛋黃散開,重的沉到底部,讓雞蛋重心變低,更容易立起來,事實上,搖動和晃動并不能使雞蛋里面的蛋黃散開,使蛋清和蛋黃混合,但是,搖動確實可以使雞蛋內部的介質密度均勻,更容易找到雞蛋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