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日后,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分節氣的由來簡介,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于“定氣法”劃分,當太陽黃經達180度是秋分。
秋分節氣的含義是平分秋季的意思,這天晝夜等長,此后白天漸短,夜晚漸長。分是平分、半的意思,指晝夜平分外,還指平分了秋季。這時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是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的。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開始。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根據氣候平均溫度劃分季節的標準,必須是連續5天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這樣的標準,江淮地區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進入秋天。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雖有“秋老虎”的余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氣溫開始驟降,日趨漸寒冷。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秋分的氣候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
在古代的秋分時令,是豐收的季節,人們會有祭月的習俗,后來因為怕看不到圓月,所以挪到固定的八月十五中秋去了,但是秋分依舊是重要的收貨之際,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由赤道進入南半球,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于黑夜;北極附近也即將迎來一年中連續6個月的漫漫長夜與連續6個月不滅的星空。在氣候上,溫度有了明顯的轉涼,早晚不再如夏季般炎熱,早上和傍晚還會感到絲絲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