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氣,寒露節氣后,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寒露節氣的氣溫,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地區在22℃以上。
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
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間。
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
西北的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以下。
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干燥;北方的東北、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節氣后,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寒露時節,露水增多,時有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較大,并且秋燥明顯。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
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在飲食上還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涂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干裂。
根據中醫理論,24節氣中的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同的養生重點,10月8日是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的開始,在這段時間里,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又該有選擇地攝取哪些食品來保養自己呢?
在這節氣里最容易誘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疾病。此時的氣候實際上是夏秋暑熱與秋涼干燥的交替,最容易患上季節交換的感冒發熱,這些季節性的常見病都要充分防范,加以警惕。
此節氣的養生湯水宜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為主,如合掌瓜煲豬、紅蘿卜無花果煲生魚、太子參麥冬雪梨煲豬瘦肉、白菜蜜棗煲羊肺、淮山北芪煲豬橫脷、粟米煲牛、椰子淮山杞子煲雞鮑魚湯等,在潤燥滑腸、清腸解毒上宜用槐花煲豬腸、火麻仁當歸煲豬等。
1、起居有常
寒露時節過后天氣會由涼轉寒,這時候就要適時增加衣物,所謂春捂秋凍是指秋分以前,秋分以后,特別是寒露以后,就該把自己裹起來了,以防寒邪侵襲。我們都知道秋燥,今年是甲午之年,五運六氣認為甲午年“燥化四”,陰歷九月是燥邪容易傷人的時候,這幾天我們就感覺到鼻子、嘴唇、舌頭、眼睛等部位干燥,尤其是露在外面的嘴唇,這時候需要用點保濕護膚產品來“潤燥”。這個節氣就不要熬夜了,要早睡早起,基本和公雞(雞是酉金,五行屬金,對應深秋)一個作息時間就對了,這樣的好處是避免被秋天這個“金”所刑罰,更有利于陽氣的“收”。
2、食飲有節
寒露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山藥、蘿卜等根類的蔬菜以利于收斂,還有梨、百合、蓮子、枇杷等潤肺之品潤燥;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使氣不能收斂。
3、精神調養
精神調養非常重要,人類不同于其他物種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精神。由于氣候漸冷,落葉滿街,人們心中多少會引起凄涼之感,影響心情。這時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使之安寧”“志閑而少欲”,也象萬物一樣把欲望盡量收起來,對人對已不要過于苛刻,心情會平靜,恬靜自然,應寒露之節氣,達到養生目的。
寒露節氣三候是: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意思是說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